帳號
密碼

忘記密碼
文化 / 社造 / 環境訊息
產業甄新聞
數位科技
健康科技
好文章
more  
數位科技 2008   季刊  
迎接陽光世代:勇敢 參與 創造夢
    迎接陽光世代:勇敢 參與 創造夢想

文/吳迎春

天地有多大?未來是什麼?世界要走到哪裡去?年輕的銳氣看見什麼?
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的夢想,他們的眼光,他們的思惟,決定了我們的未來……。

六月是抉擇的季節。

大批畢業生眼前徬徨、不定的未來,在多個股市黑色星期五的打壓下,顯得益發暗沈。
六月也是夢想起飛的季節。

充滿可能性的前程、待實現的理想,在台灣新政府上任的意氣風發中,顯得更加飛揚。
二○○四的確像是個雙面夏娃,一面充滿了希望,另一面卻陰影重重,顯現巨變前的不穩定。

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、不斷改革創新的需求,不僅讓政界頻頻催促「世代交替」,企業界也面臨「嬰兒潮世代」老化的退休潮,而必須趕緊培養年輕新主管的壓力。

五月十五日出刊的《天下雜誌》指出,在一九四七到六六年出生的嬰兒潮世代,今年最年長的已經五十七歲,是必須考慮退休的年齡。未來幾年,將引發一股退休潮,其中多半是重要、經驗老道的資深、主管人員。以加拿大為例,五年後,有四分之一的員工、近五成的資深主管將退休,超過八成的中、大型企業已經面臨資深人才短缺的困境。

難怪五月中,《天下雜誌》對一千大企業CEO的調查中,台灣企業界領導人認為要改善台灣現況,除了把企業做好、在企業內推行誠信等優良價值觀外,有八成企業家的努力重點會是:「培育年輕的經理人才」。

也難怪一向積極參與社會的星雲法師,在大選後為文呼籲,「培養世代交替的接班人,才是國家未來的幸福。國家想要進步,世代交替是必然要走的路;唯有世代交替,讓年輕人及早出頭,我們的未來才有希望。」

‧ 世代交替 雙面焦慮 未來領導?草莓一族?

大家對「未來領導人」充滿期待的喝采中,同時燃燒著對新一代的不確定與疑慮。

到底,新世代是不是不耐壓的草莓?是否有能力為新世紀的台灣找到新出路?是上個世代的不放心。

到底,未來需要什麼樣的核心能力?什麼樣的組織形態?才能讓逐漸被中國大陸、印度兩大新興市場擠到亞洲邊緣的台灣,找到不會隨時被取代的新工作?是新世代心底深沈的焦慮。

兩代人各自停留在不同層次的焦慮中,加上因搶位子、權力、「新文化論述」發言權的敏感而停止對話,對整體找到新方向幾乎沒有幫助。

統一超商7-Eleven總經理徐重仁,用接近市場的柔軟,指出在急著給訓練、訓言之前,要先掌握新時代的發展方向,「世代之間一定要有一種諒解,不要老是說前人多用央B多努力,現在的人都不努力。那是因為現在的人接受的教育不一樣,環境不一樣,用的方式也不一樣,要去了解他為什麼會這樣子,要像對待顧客一樣,融入對方的情境。事實上,不一樣的時代,對成左漫w義也不一樣。生在現代,怎麼讓自己過得愉快、自在,似乎才重要。」

徐重仁對年輕「顧客」的觀察很準確。五月中,《天下雜誌》對三十五歲以下年輕人的價值觀調查顯示,最多人覺得成扒O:平靜地做我自己(七○%),遠遠超過對財富(一三%)、名氣(七.五%)及權力(一.九%)的追求與嚮往。

富裕、豐盛,的確是新世代成長的記憶與習慣,也是他們做人生抉擇時的基本參數。

「將來,愈來愈多人的生活沒有太大困難,他們的人生目標也不會像以前一樣:過生活、就業、賺錢。他們希望替人生找另外的意義,追求不同價值的人會愈來愈多,」不斷創造新文化論述的南方朔,觀察自己兒子對生命的不同追求後指出,「尋找新的意義的人,在社會上其實愈來愈多。無論是做大事或小事,他們要讓自己的人生不再那麼貧乏。」

‧ 陽光世代,多元夢想 發自天際,來自邊陲

因此,在《天下雜誌》針對三十五歲以下上班族的價值觀調查中,雖仍有二成的人想成為像比爾趙髐@樣的事業創新者(二一.九%),卻也有接近比例的人,懷著希望成為美麗經驗創造者(如米開朗基羅,一四.二%)、生命感動記錄者(如莎士比亞,一三.五%)、自我潛能挑戰者(如老虎伍茲,一二.三%),及地球家園冒險者(如哥倫布,九.五%)的夢想。

可見,生長於富裕中的「陽光世代」,的確比上一代有更大膽、多元的夢想。

對應這個觀察,《天下雜誌》出發尋找被稱為「草莓族」的六、七年級,除了不少已經接班家族企業的第三代之外,發現還有愈來愈多跳脫主流價值的年輕人,大膽在現今看來「邊緣」的荒野,用心探索。

無論是從城裡回家鄉重學泰雅族編織的尤馬.達陸;或是台灣第一個挑戰史上最艱難、七天六夜撒哈拉超級馬拉松的林義傑;從日本回台灣後山種無污染、香甜自然米的賴青松;放下高薪獸醫行業,參與保育野生動物的陳貞志……等,都是離開主流戰場,開闢夢想荒野的例子。

事實上,這些不一樣的抉擇也跟台灣持續擴大的失業潮有關。被科技偷走,被中國大陸、印度廉價勞工搶走的工作,迫使全球新世代都重新思考自己在未來工作市場上的價值。

大量主動或被動離開主流工作市場的年輕人,開始從邊緣找尋自己對社會的貢獻。

誰也不知道走向邊緣、耕耘荒野的結果會如何,但這些新世代夢想家追求的新價值與方向,卻剛好符合了新時代的需求。

《夢想社會:後物質主義世代的消費國度》作者羅夫錢森,在今年四月的《Fortune》雜誌上寫道,「生產過剩的市場,當然會要求提升產品『品質』。但這種品質是情感上的價值。因此,價值社會、夢想社會、體驗社會,將是物資充裕社會的未來。」

物質豐盛的社會,未來消費市場的主要成長將是非物質的,因此企業的創新將來自懂得抓住「情感市場」的附加價值。

‧ 夢想社會新市場 六大情境,創新體驗

台灣熟悉的《競爭大未來》作者普哈拉,在今年新書《與顧客共創價值》(《天下雜誌》六月出版)中也強調,「善用網路的新消費者,已經進入『新工業體系』,這些消費者的需求是追求對個人獨特的經驗,他們很在乎跟生產者的情感連結,也要求消費經驗中有更高的自尊。」因此,普哈拉建議企業在銷售產品之前,必須先設計出一種「體驗情境」。

事實上,早在二千年就出版的《夢想社會》書中,也已明白點出六種因情感、價值觀、理念而會有大成長的新消費市場。

一、銷售歷險經驗市場:登山市場是最好的例子。地球上荒涼險峻的山峰,將成在地國與提供登山者服務公司的金礦,山的價值將超過農地(聖母峰、安地斯山都是例子)。儘管登山要經歷體能的痛苦、酷寒、危險,但追求特殊體驗的人們卻甘之如飴。林義傑、徐海鵬、陳美筑等地球家園冒險者,是台灣在這個領域的拓荒者。

二、親密感、友誼和愛情市場:咖啡館、俱樂部、大型演唱會等,是網路世界裡大量虛擬溝通後的新需求,人希望跟人有接觸、需要感覺親密與愛。掌握台灣一半以上高科技菁英的休閒生活,經營企業員工福委會活動的悍創運動行銷公司,是成戊郱s企業的典範。

三、關懷市場:對全球持續擴大的貧富差距,表達人性的關懷之外,近幾年成長最快的市場是對其他動物的關懷。電子雞、真實寵物、甚至人道對待經濟動物,都是關懷市場裡的新趨勢。近幾年第三部門的成長,主力也來自關懷市場。慈悲關懷力行者沈芯菱、共生世界守護者陳貞志等,都是拋棄「賺錢」機會,堅持走不一樣路的代表。

四、「我是誰」市場:我是哪種人?我的價值觀有哪些?我跟誰交往?我跟別人有什麼差異?都是新世代消費者在消費時的重要考量。用新世代語言創作網路小說的藤井樹,用新世代媒體賣音樂的馬世芳,都是懂得運用新世代價值符號的新市場推手。

五、安心市場:面對快速改變的世界,人需要安心與持久不變。營造懷舊的情境、創造溫暖的故事結局、堅持固定的價值觀,都是「亂世」裡的需求。重新回到部落尋找祖先傳統工藝的尤馬.達陸、追溯中文書法字意義的李柏宏,都是在這條路上開闢的代表。
六、信念市場:利潤是企業唯一目標的時代已經過去,新時代的競爭中,利潤當然重要,但你的企業代表什麼信念,也是在資本市場吸引股東的關鍵。個人的競爭力也一樣,個人所堅持的價值觀、信念,對經營個人品牌也是關鍵。放棄外商公司工作,製作網頁吸引台灣年輕人到印度「垂死之家」做義工的潘怡寧;把千年來祖先居住生態、社會人文與傳統智慧,用全球定位系統(GPS)、地理資訊系統(GIS)製成部落地圖的台邦.撒沙勒,都是用信念建立個人識別的最好代表。

‧ 陽光世代 新工作觀 突破主流 掌握驚奇

「邊緣」常是突破「主流」框架,提供創新價值的來源。這些六、七年級的「陽光世代」拓荒者,不僅指出新時代的新市場,也代表新時代的工作觀。

哥本哈根未來研究院(Copenhagen Institute for Future Studies)主任約翰帕魯丹(Johan Peter Paludan),也指出新世代的工作觀已經改變。

「物質豐盛的社會,特別是女性加入勞動市場後,工作已經變成個人的主要識別象徵。而且,工作場所已經取代生活社區,成為人們建立社交關係的主要場所,」研究勞動市場的帕魯丹指出,新世代工作者對工作場所的滿意度,愈來愈重視,「我們工作的動機已經從希望好的收入,找到好的工作環境,進一步要找到值得驕傲的工作。」

屏東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的照養組組長詹嵐翔,就經歷類似的抉擇。

七九年獸醫系畢業後,他到「非常好賺」的私人獸醫院工作,但是看到師傅用騙客戶、虐待寵物的方式,賺到一個月一百萬的業績,決定去找真正關懷動物的工作。雖然同學九九%都開了自己的獸醫院,他卻認為照顧被棄養的稀有野生動物,是更值得驕傲的工作。

除了工作的目的,陽光世代所需要的工作技能也跟上一代不同。

用《理性的覺醒》及《大象與跳蚤》兩本書,討論新工作模式的韓第,在新書中指出,未來最有效率的工作模式與組織型態,是一群個體戶的結合,而組織像是一群跳蚤組成的聯邦。在這樣的新工作模式下,需要的能力就不光是經驗與專業。

「我認為如果自己要與眾不同,就得跳出自己的專業領域,才能看得更透徹、觀念更創新,」這位不時挑戰自己少年在大組織學習經驗的英國作家說,「我經常向業界指出,真正的創新往往來自本業或自己的公司以外;那些局內人通常只會守成,而非創新。」
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也強調,現代知識更新太快,無論專精什麼樣的領域,所學不久後就可能沒用,所以必須不斷學新東西,「要靠『一技之長』活一輩子比較不可能,」他說。

而且,因為科技快速進步,可以重複操作的工作,用聰明機械取代的工作,很快就會被機械取代。

「未來,有價值的工作機會,是處理驚奇的事、變化多端的事,需要適應力很強去解決的事,」李遠哲指出培養彈性、適應能力的重要。

陽光世代已經有相同的認知。在《天下雜誌》對三十五歲以下年輕人的價值觀調查中,認為要在未來社會脫穎而出的條件,第一要能適應變化(八九.二%),第二是能與人合作(六七.五%),第三是能處理未知(五一.二%)。至於「有一技之長」的重要性,已經掉到第四位(五○.六%)。顯現陽光世代至少在觀念上,已經掌握了未來的生存條件。

‧ 學習方式決定未來成敗 知所何去,就能演出精采

光有觀念不夠,決定陽光世代未來成敗的,還在於新工作者如何學習、如何操作。

從上個世紀工業化革命之初,就學會不斷適應大改變的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,在《二十一世紀的管理挑戰》書中,就指出在跳蚤式的工作市場中,成央u經營、管理自己」的方式,是要懂得把自己放在最能有貢獻的地方,並學習發揮所長。

因為「知道何去何從的人,即使資質平凡,也能有傑出表現,」九十七歲的管理大師說。

他指出,大多數人都以為清楚自己的長處,其實一般人比較清楚自己的弱點。因此應該避免做自己缺乏天分的工作與任務。找出自己長處的具體方式,充分理解自己的做事方式、價值觀,才可以有把握地承諾任何一個機會、擔任某項任務。

而認清自己的長處時,最關鍵的抉擇還是:「我的價值觀是什麼?」

他舉一九二○年代,自己在做職業抉擇時的經歷為例,說明即使自己能力上可以勝任,如果這個工作的價值觀跟自己不合,終究還是不得成央C

「一九三○年代中期,我在倫敦從事投資銀行業,」二十多歲的杜拉克,表現當然傑出,「但是我不認為資產管理的工作是一種貢獻,我領悟到自己最重視的是『人』。而窮我一生之力,成為世上最有錢的人,對我毫無意義。所以,儘管當時經濟大蕭條,我家無恆產,也沒有新的工作在等我,我還是決定辭職。結果證明這是正確的抉擇。」

可見,「價值觀」永遠是、並且應該是最終的檢驗標準。

從日本到非、亞洲做義工環遊世界的岩本悠,也面臨類似的抉擇。快二十歲那年,他突然發現大學畢業後找個工作,有一定程度的收入,然後組織家庭……,這樣的人生不僅讓他沒有期待、興奮,反而恐懼不安。

因此決定用做義工的方式,到世界去找尋生命的意義。今天,他是新力公司人力資源子公司的員工,專門為新力員工設計各種訓練課程。「但我還是繼續義工活動,而且要弄出成果,讓大家刮目相看,」二十四歲的岩本悠即使開始做上班族,仍不放棄自己的價值觀。

‧ 不等待、不冷漠、不只競爭 要勇敢,要參與,更要創新

當眾人都在用「草莓族」、不誠實、缺乏企圖心等形容詞,描述台灣的六、七年級世代時,《天下雜誌》六個月的採訪、蒐集,卻發現眼前的陽光世代也有不少「勇敢大於等待,參與大於冷漠,創新大於競爭」的新菁英。

今天看來雖仍站在邊緣的位置,卻已經在全球未來大師的眼中找到新的定位。儘管他們的夢想、做法、態度、擅長跟上一代有差距,但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的夢想,他們的眼光、他們的思惟,決定了我們的未來。

讓我們為年輕的陽光世代鼓舞,為台灣的新方向喝采。

(天下雜誌300期 2004/6/1)

本文被點閱: 11814 次
│產業│ 2008 上一頁          回到綱要         下一頁       
 




3Q168.com © 千立人文科技版權所有2006-2018

行動:0912-696748   電話:04-22201171  

 

總訪客:224096    點選次數:454830

總訪客人數:224096

點選次數: 454830

           本網由 千立人文科技 設計建構